村网通总站 唐市社区 529872.nync.com 欢迎您!
2017-08-23 08:34:39政知见
前些天,甘肃全省提高了村干部的基本报酬,村干部基本报酬省级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1.2万元提高到1.8万元。
每个月1500元,与当地公务员两三千块钱的工资相比,也不算低了。
农村基层实行群众自治,村组干部都是由三年一届群众选举产生。农村“两委”(村党支部、村委会)并未被纳入到正式的行政序列中。这也就意味着“村两委”干部的薪酬待遇、晋升流动等不能像政府的行政人员一样得到充分保障。所以一般村干部的收入都算作是从事各项工作的误工补贴和奖励,算不上工资。
政知见注意到,就在这两年,不少地方的村干部补贴悄悄地涨了。相信我们读者里有不少村干部,你们的“工资”也涨了吧?
补贴的差异
说到村干部的补贴,有一个词很关键:差异。
从全国来看,东中西部不同省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村干部的补贴标准也很不一样。
在福建一些地区,村的主职干部(村支书、村主任)待遇一年两三万元;在珠三角地区,一些集体经济较为发达的村庄,村干部的工资能达到10到20万/年;而在苏南一些地区,村庄的主职干部待遇达到30万/年也不足为奇。
即便是同一个省份的不同县市,村干部补贴标准可能差别不小。
以南方某省为例,A县村主职干部每月补贴有两三千元,B县能领1400元,C县则仅有1000元。
不同省份部分县市村干补贴情况
这里务必要强调两点:第一,上述表格并不代表这个省份的整体或平均水平,只是政知君掌握到的部分县市的情况;第二,上述补贴标准有的是调整过后的,有的是之前的,仅作为各位参考的数据。
说到调整,政知见发现,除了前面提到的甘肃,其他好些省份在这几年来调整幅度不小。比如福建省某个县级市,村干部2012年的补贴是每月320元,2014年提至600元,2015年则再次上调,最高每月2500元。
2015年四川给村干部涨补贴
有的地方村干部补贴并不是“旱涝保收”。有的是设“绩效补贴”,像福建一个县,村干部每个月的补贴300元,另外绩效补贴也是300元。像浙江一个县级市,村干部还实行月度考核奖、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奖。
村干部的补贴从哪里来?不同地区也不太一样,有的是县级财政给钱;有的是主职干部镇里给钱,其他干部村里给;有的则是县、乡、村三级分别负担一定比例。
“村官”有多难做?
政知见注意到,越来越多地区要求村干部坐班。像浙江上虞丰惠镇一份《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村干部报酬待遇的指导意见》规定,村干部“每周周一至周五的上午必须上班,提倡全天上班,其他时间必须在村办公室轮流值班”;陕西渭南临渭区则要求村干部“工作日轮流坐班、节假日值班”;广东惠州博罗县龙溪镇湖头村村委会从2014年12月22日起实行上班制度,每周一至周五上午8:00-11:30上班,下午值班,周六、日值班……
村干部坐班,都要忙些啥?
随着国家治理任务的增加,自上而下下沉到基层的治理事务不断增多。
概括起来,常规治理事务大致有五项:
一是负责纠纷调解,维护基层社会的稳定;
二是为村民提供一些基础性服务,如涉及到民生事务的政策宣传和解释,给村民办理的一些事务盖章、开证明;
三是负责一些政府的代收费项目,如新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养老保险以及农业保险等缴费;
四是负责自上而下普惠性的项目资源分配,如低保、危房改造、社会救助等;
五是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向上争取道路、农田水利等项目,并且协调帮助项目落地。
这些仅仅是村干部从事的一般性公共服务,除此之外,还要配合政府的中心工作。比如要与驻村工作队、县乡政府一起完成贫困户的识别、认定、帮扶以及脱贫等一系列工作。除此之外,还有环境卫生整治等内容,都需要村组干部的参与。
这些国家治理任务和基层公共服务使得村干部只能不断地牺牲自我的时间来完成。没有休息日、加班熬夜成为常态。
过密化治理
管理任务虽然比较繁杂,有的地方财力较为雄厚,能够通过安置更多的人员、采用更为先进的技术等手段来实现社会治理。
如上海的一些地区,两三千人的村庄可能就有六七十人的村干部队伍:
“村三委”干部(村党支部、村委会、村民监督委员会)八九人左右;
小组干部(小组长、党小组长、妇女小组长等)二三十人;
条线干部(负责对接乡镇一级的条线部门等,做一些具体的业务工作,如综治协管员、助残员、就业援助员、计生专干等)七八人。
除此之外,还有专门的环境卫生管理队伍(河道保洁员、道路保洁员、垃圾收集员),有二十人左右。
这些人员都有固定的薪酬保障,条线干部的工资至少是按照上海市最低工资水平来发,每月2020元;小组长等不需要坐班,每年有三四千元的补助,开会的话另有误工补贴;河道和道路保洁员工资是700元/月,垃圾收集员是1080元/月。
在密集的资源和人力投入背景下,地方社会实现了精细化的治理样态,在学者的讨论中,被概括为过密化治理。
与东部地区过密化的治理相比,中西部地区则显得“落后”很多。这些地方政府财力有限,很难实现像东部地区那样通过过密化的资源投入来实现精细化治理,并且往往有限的财力只能支撑少数干部的薪酬,意味着基层社会的治理只能依靠有限的人力和财力来完成国家治理任务。
划算还是“不划算”
一些人愿意做村干部,并不都是从经济利益来考量的,因为这方面实在是不划算,他们做村干部的动机主要来自于其他层面:
一是来自于基层政府的政治动员和认可;
二是来自于地方社会的评价机制,相当一些地区认为做村干部是很有面子的,参加酒席等都会被请坐在主宾席,通过给群众办事能够得到认可,从而获得一种价值感和满足感;
三是村干部和政府人员打交道多一些,办事情时也比较熟门熟路,或者可能还会有别的收获。
政知见同时也发现,一些村干部(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村干部)也越来越感到困惑,原因在于:一方面从工作内容上来讲,他们和基层政府人员相差并没有多少,甚至面临的治理任务和压力也越来越重;但是另一方面,他们的薪酬的确与付出不成比例,过去村干部的薪酬相对较低,但是其面临的治理任务也相对较少,在村庄工作之余还可以忙自己的事情,但是现在繁重的治理任务使得村干部无暇顾及自己的家庭。同样作为家里的顶梁柱,和其年纪差不多的农民往往都能够在市场上获得至少每月两三千元的务工收入,而当村干部的微薄收入难以满足家庭的日常开支。
除了给村干部涨“工资”,各位认为,还有什么别的办法?
责任编辑:杨斯 (FJ026)